新闻中心 /News
半岛.体育 (中国) 官方网站莫迪30:审时度势的“神派”不败之人走下神坛
半岛.体育 (中国) 官方网站莫迪30:审时度势的“神派”不败之人走下神坛当地时间2024年6月7日,印度新德里,印度总理莫迪展示了总统德劳帕迪穆尔穆的一封信,邀请他组建新政府。 本文图均为 视觉中国 图
“人民院选举的结果是历史性的……我们的宪法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我想向大家保证,全国联盟(NDA)政府将与所有邦合作,无论哪个政党执政,都将努力实现让印度成为发达国家(Viksit Bharat)的决心。”印度总理莫迪6月4日在其所在的印人党主导的全国联盟赢得半数席位后的首次讲线日,印度全国联盟同意推选莫迪为联盟,并组建新一届印度政府。
6月9日,莫迪宣誓就职,开启其历史性的第三个总理任期。莫迪是继开国总理尼赫鲁之后第二位实现两次连任总理的印度人物,他以“莫迪旋风”吸引了广大选民的热情支持,在两个任期均实现了不错的经济数据,还将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带入社会主流。
然而,外界却将莫迪与印人党在2024年人民院大选中取得的成绩称为“虽胜犹败”。据新华社报道,印人党与盟友选前定下的“拿下人民院400席”目标并未实现,多项出口民调预测的“300席以上”也被“打脸”。印人党只赢得240席,甚至未能取得议会单独过半,莫迪首次必须联合其他小党才能组建政府。
《印度快报》5日报道称,莫迪在胜选演讲中回避了印人党得票率下降的问题,转而强调他的第三任期是“做出重大决策的任期”,重点是“根除”。印度时政与调查媒体The Wire评论称,虽然莫迪在胜选演讲中仍展现出勇敢的表情,但对他来说,大选结果是令人震惊的挫折。
对莫迪来说,强硬、独断、自信、冒进、示弱、稳健、包容、温和等标签似乎并不矛盾,反而是因应不同情境下、不同时段中的现实的理性结果。“在大选结果出来后,莫迪演讲中说要尊重宪法,这充分体现了他审时度势的特点。一直以来,莫迪和印人党都被反对派批评在冲击印度宪法的世俗根基和司法独立性,莫迪选前最重要的目标也是拿下三分之二多数以实现修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书剑对澎湃新闻说。
“我妈妈在世的时候,我曾觉得也许我是因生育而降临人间的。但在她去世后,回顾我的所有经历,我确信……是神派我降临。(我拥有的)能量并非来自生命。”今年大选期间,莫迪以印地语接受当地电视台NEWS18采访时说。对此,The Wire创刊主编悉达多瓦拉达拉詹(Siddharth Varadarajan)评论道,莫迪是一个“如此坚信自己所向无敌”,“宣传自己拥有神圣起源”的人物。
现年73岁的莫迪的这种自信其来有自,将经历与宗教联系在一起也符合他和印人党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说,莫迪自2014年上台以来,莫迪的受欢迎程度达到了印度政坛几十年来未见的水平,主要归功于他推动的经济发展和较为广泛的社会福利计划,以及吸引80%印度教人口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议程。
据CNN报道,在莫迪的两个任期内,印度成为了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被越来越多媒体称为在走向现代化的全球大国。莫迪许诺印度在2047年要变成一个发达国家,甚至提出了千年愿景,并一再将印度教优先的元素注入到经济、、文化、司法等方方面面。
然而回到2014年,莫迪和印人党虽然被看好,但外界并未能预测到印人党政府能在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上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当时,莫迪的上台更多被看成是两党摇摆的结果,是选民不满国大党出身的前总理辛格10年施政的体现。
“2014年,我在参加工作之前最后一次去印度,在德里街头看到到处都是莫迪的海报。竞选过程中,印人党提出的口号包括‘现在轮到莫迪了’、‘辛格政府’、‘通货膨胀太严重’、‘民众受够了’。这些叙事很贴合当时印度的环境。”张书剑对澎湃新闻回忆说。
2010年,印度时任总理辛格内阁的电信部长安迪穆图拉贾因丑闻辞职,他被媒体披露用“白菜价”向部分不合格企业发放2G手机运营牌照。这场印度“史上最大”的丑闻涉及该国5亿手机用户,让印度政府损失310亿美元,重创了本以清廉著称的辛格政府的信誉。丑闻在辛格政府内愈演愈烈,2015年,已经下台一年多的辛格还曾因为其政府涉嫌非法煤矿分配而被法院传唤调查。
国大党当时不仅弊案缠身,其根深蒂固的家族也让选民厌倦。英国广播公司(BBC)驻南亚记者马克•塔利2014年在报道中写道,与国大党“尼赫鲁-甘地家族”传人拉胡尔甘地相比半岛官方网站,印人党的总理候选人莫迪出身寒门,曾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一间寒酸的茶馆工作,是一步一步努力才登顶政坛巅峰。国大党部分政客对莫迪出身的嘲讽反而成了印人党最重要的宣传素材之一。围绕茶馆的议题,印人党还利用网络视频,让莫迪直接向印度各地茶馆的客人发表演讲,比国大党更好地利用了社交平台的力量。
莫迪施政期间体现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强硬立场在当时就有端倪,国大党2014年选举期间也将莫迪描绘成一个破坏世俗传统、导致社会破裂的人。然而,这方面的顾虑似乎被印度民众期待发展和变革的愿望所遮盖,国大党对莫迪一直持续到现在的这类指控也未取得显著效果。
“莫迪虽然是印人党在2014年大选期间突然推向台前的人物,但他其实已是家喻户晓,尤其是因为他在古吉拉特邦执政期间的事件,和当地取得的经济成就。莫迪在那个时候就形成了两极分化的口碑。美国当时就因为莫迪的教派主义原罪而并不认可他,可还是有更多印度人认可他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12年期间取得的经济成果。”张书剑对澎湃新闻说。
莫迪2001年至2014年期间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2002年2月,古吉拉特邦爆发持续2个月的教派冲突,印度社群将冲突起因归咎于“穆斯林社群对载有印度教朝圣者的火车的袭击”,这场造成1044人死亡、223人失踪和2500人受伤,死者中有790人是穆斯林,254人是印度。但对穆斯林社群而言,印度教极端组织1992年12月将布里清真寺(即如今的罗摩庙所在地)强行拆毁,也是社群遭受的重大暴力事件,当时也有数千人丧生。两大社群在古吉拉特邦的教派冲突情绪尤为强烈,“罗摩胜利”也成了渲染情绪的暴力口号。
2002年期间,时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莫迪被控纵容暴力行为,当地和政府官员也被指控参与指挥者,甚至向人员提供了穆斯林拥有的财产清单。2012年,印度最高法院任命的特别调查组(SIT)调查称,莫迪没有参与暴力事件。2014年4月,最高法院就SIT参与的9起涉及2002年的案件调查表示满意,以“毫无根据”为由驳回了对SIT报告提出质疑的抗辩。
在这场影响恶劣的族群冲突之外,古吉拉特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经济成果,外界将其总结为类似中国改革开放的“古吉拉特模式”:建立工业园、放宽投资准入、给予投资优惠、让经济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过度……《今日印度》等媒体时常举行“最受欢迎/施政最佳首席部长”的评比活动,莫迪常常因古吉拉特邦的施政表现而荣膺第一。
“2014年,莫迪政府依靠发展主义叙事上台,当时也确实是广受期待。印度已经很多年没有单一多数的政党执政了,印人党被期待可以推动很多过去难以推动的改革。”张书剑对澎湃新闻说。
然而半岛官方网站,莫迪施政很快就遇到了困难。“外界很快发现,劳动法、征地法、农业法等各个方面的改革都没有那么容易。周边外交的改善也涉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老问题。废钞令、消费税、农业法等政策推行也体现了莫迪的冒进性格,社会反应激烈。”张书剑分析说,“古吉拉特邦的模式并不能简单地复制到印度全境。比如,古吉拉特地广人稀、政府控制的空地多,所以可以方便地建立工业园区,但这在其他邦无法复制,印度的南北差异也形成了障碍。”
在经济上遇到的结构性矛盾并未减损莫迪政府的支持度,印度教民族主义议程和社交平台的宣传互相成就,共同维持了莫迪的超高人气。
举例而言,莫迪在首个任期内提出,印度应该成为全世界的“导师”(梵文的“古鲁”),他还推动联合国设立国际瑜伽日。联合国确立6月21日为国际瑜伽日后,莫迪几乎每年都举办大型户外瑜伽活动,亲自展示瑜伽动作。2023年,莫迪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草坪带领上千国际政要和外交官员声势浩大地练习瑜伽,以庆祝国际瑜伽日。尽管已年过古稀,莫迪仍常常在演讲场合展示自己的体力,并将其归因于印度教传统文化的力量。
宣传瑜伽等印度传统文化、在演讲中为印度裔侨民在海外取得成就表示赞赏、一再夸赞印度取得的经济成就和国际关注度……这些内容都振奋人心,也很适合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印人党及其母体组织国民服务志愿团(RSS)就在各个社交平台上为莫迪制作内容以宣传政绩,而其中的许多内容往往与印度教民族主义有关。英国《卫报》指出,印人党拥有规模庞大、组织良好的活动人士和志愿者基层组织,并通过强大的宣传机器、社交平台和即时通讯应用进行选举运作。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对澎湃新闻分析说,2014年至今,莫迪始终把印度教民族主义视为收割选票最有力的工具。
新华社6月5日报道提到,印度国内宗教矛盾愈演愈烈,印度教民族主义盛行,严重挤压宗教弱势群体利益,印度国内的教派矛盾或将激化。近年来,印人党积极打造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历史叙事,强调印度需要“二次解殖”:在西方殖民力量之外,对印度本土文化造成冲击的外来文化更包括“伊斯兰教的压迫”,涉及历史上莫卧儿帝国造成的寺庙被毁、强制改宗、差异税收等问题。这种历史叙事对内要将穆斯林社群边缘化,对外则主张印度复兴,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力量。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助理教授张忞煜对澎湃新闻表示,莫迪等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堪称完成了对世俗国家的改造。他在论文中分析说,莫迪两个任期内,印度司法部门不仅裁决各类重大争议,更是直接介入政府施政,同时向印度教民族主义的立场倾斜。在古吉拉特邦的罗摩庙重建争议中,印度最高法院2019年就阿约提亚寺庙之争作出判决,将争议土地判给印度,并指示印度政府成立信托以重建罗摩神庙。2024年1月,莫迪与印人党政府为罗摩庙揭幕举行盛大仪式,有7000多名政客、宗教人士与社会名流受邀参加,印人党还力争将阿约提亚建设为“全球印度的圣地”。
常驻新德里的印度女作家司妮达普拉姆在其获得2018年印度字谜图书奖的非虚构作品《印度青年狂想曲》中写道,根据对许多印度青年创业者的采访,她发现,一方面,许多年轻人狂热地追求商业梦想,尤其是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年轻人,他们渴望利用社交平台、网络新闻、婚恋平台等新兴产业发家致富,实现阶层跨越;另一方面,他们热烈地追捧印人党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议程,主要因为来自国大党的公平、宽容、平等等社会愿景被贴上了阻碍社会发展的标签。“国大党就是阻止国家走向伟大的化身……他们的是懦夫的,他们的政策是一串让人恨之入骨的字眼:补贴穷人、安抚少数民族、为落后种性提供教育和就业名额、与敌人对话……”司妮达如此总结一位受访者的世界观。
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司妮达说,她在这本2018年的著作发表后启动了一项追踪青年五年变化的项目,发现印度青年内的两极分化变得更为显著。“很大一部分人仍然相信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愿景,他们对这一事业的奉献精神如今更加强烈。”司妮达对澎湃新闻说。
莫迪人气如此走高,让印人党胜利几无悬念。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林民旺对澎湃新闻表示:“莫迪与选印人党(BJP)是划上等号的,莫迪的影响力和流行程度已经超越了印人党本身,执政党的强势地位依赖于莫迪本人。印人党在本届大选甚至少见地以莫迪为名推出政纲。”
《时代》杂志报道称,莫迪在本届大选中以“莫迪的保证”为口号竞选,强调只有莫迪的施政才能维系涵盖住房、燃气、创业等各个领域的福利计划。然而,大选结果与民调研究表明,这种“将‘莫迪的保证’视为选票的保证”的观点证据并不充足。
在这场为期六周的漫长大选中,和政党很快关注到了投票率偏低的问题。印度分析师阿玛纳特阿加瓦尔(Amarnath Agarwal)在选举期间表示,失业、通货膨胀、缺乏安全感,以及政府试图压制异议等问题,都是印人党无法解决的突出问题。“投票率明显较低,显示出选民对此缺乏兴趣。”
选举结果显示印人党选情受挫,尤以传统的“印地语腹地”、罗摩庙所在地北方邦为代表。The Wire记者达斯古普塔(Sravasti Dasgupta)说,北方邦民众对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和大规模的失业问题感到非常失望,反对党社会党和国大党在这里取得了巨大突破。
CNN在报道中提到,尽管莫迪政府取得了许多经济成就,但该国的贫困问题和青年失业现象依然存在,贫富差距也不断扩大。“其实也有许多年轻人厌倦了等待莫迪兑现承诺,这一人群的不满情绪正在不断扩大。如今,尽管印度经济无可争议地在增长,但大多数印度人口并没有从这种增长中获得物质上的好处。家庭支出创历史新低,农村贫困日益严重,青年失业率惊人。许多年轻人对自己的前景感到非常绝望,他们完全停止寻找工作,这一趋势反映在劳动力市场数据中。2014年上台后,莫迪承诺打破年轻人‘圆梦’的结构性障碍。如今这些障碍比2014年更高。”司妮达对澎湃新闻说。
在张书剑看来,莫迪虽然在推出经济改革措施时颇为冒进,也常常夸耀自己在经济建设和维护印度教认同上的功劳,但他也常在遇到挫折和阻力的时候调整政策、转变重点。“莫迪上任初期与印人党前总理瓦杰帕伊类似,主张和巴基斯坦改善关系,但两国摩擦不断之后他就放弃这条道路,走向强硬,这反而为他带来了人气。他在第一任期内完成了消费税改革,这是他对印度经济最大的贡献之一,可这样的改革带来了巨大阻力,所以他在第一任期后期转向保守,将议题重点转向。”张书剑对澎湃新闻说,“2019年,印度对巴基斯坦实行空袭,印人党政府人气大涨,2019年大选民调本不看好印人党,结果该党取得了更大规模的胜利。”
“随着风向逆转,莫迪政府在第二任期开始,似乎不再看重经济,反而更加积极地推动印度教民族主义议程,包括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特殊地位的废除、推动针对穆斯林群体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罗摩庙重建、统一民法典等。”张书剑说。
至于莫迪第二任期后半段取得的经济进展,与地缘格局的变化颇有关联。The Wire创刊主编悉达多瓦拉达拉詹认为,莫迪在前两个任期内利用美国与欧洲的支持,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强化了经济发展势头。印度还利用自身对美西方的地缘价值,顶住压力维护了该国和俄罗斯的传统友好关系,在石油、军备、经贸等领域维持紧密合作半岛官方网站。2023年6月,莫迪访问美国国会,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做客美国国会的印度,美国和印度此后推出的联合声明罗列了包括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制药、半导体和供应链等在内的系列合作计划。
“印人党和莫迪的决断背后存在理性,他们会依据现实做出判断。如果经济改革的代价过高,就不会推行;印度教民族主义议程是印人党和RSS的意识形态追求,要一以贯之地贯彻下去,可也会考虑推行的时间,并在明确这样的举动可以换来更多的声望时大力实行。”张书剑对澎湃新闻总结说。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也认为,莫迪会在不同场合迎合不同的群体,所以莫迪既会在2024年1月初出席罗摩神庙的落成典礼,也会在同月在圣雄甘地的遇难日致敬甘地。“很明显,莫迪努力在宗教与民族、排他与包容、极端与温和之间保持平衡。他的言行本身就是印度多元碎片社会文化特征的映像。”张家栋在评论中写道。
自始至终,经济改革、印度教民族主义议程、个人形象宣传等莫迪施政手段背后都有着精明的计算和考量。然而,上的人气仍不足以应对印度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惠誉评级亚太区主权评级董事杰里米祖克(Jeremy Zook)对澎湃新闻说:“印人党的多数席位被削弱,这可能会对政府本来颇具雄心的一些改革议程构成挑战,通过有争议的改革措施可能更为困难。尤其是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这本是印人党眼中提振制造业的关键竞争力领域。”更多分析指出,本次选举之后,因为印人党必须依靠联盟小党的支持才能建立政府,所以莫迪政府势必要更多兼顾这些盟党的需求。
据新华社报道,印度复杂选择高级研究所教授兼联合创始人阿尼尔苏德认为,印度亟需采取更多措施改革经济结构,否则所谓的“增长潜力”只是空谈。“尽管多数票变少,但我们仍预测印度的广泛经济政策会维持下去,政府将继续关注资本支出、营商措施、财政整顿。在大规模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和疫情后家庭消费复苏的支撑下,印度在过去几年中一直是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我们认为GDP增长将保持强劲,但相信当前2025财年增速将小幅放缓至7.0%。”杰里米祖克说。
莫迪传记作者尼兰詹穆霍帕迪亚伊(Nilanjan Mukhopadhyay)对半岛电视台表示,印人党的宣传带有“过度自信的语气”,而许多印度民众都在应对物价飙升、失业和收入不平等的现实,这种不平等现象现在比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还要严重。“如今,莫迪丢尽了脸。他不再是那个‘不败之人’,他那无敌的光环也不存在了。”分析家兼专栏作家阿西姆阿里(Asim Ali)说。